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校园文化
当敦煌壁画遇上冷珐琅:上海市商业学校嘉一工作室的非遗传承与职教创新
信息来源:创意设计教学部 信息作者:汪宇 浏览次数: 发布日期:2025-09-16

当敦煌壁画遇上冷珐琅工艺,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文物保护,而是成为书签、杯垫、装饰挂画、摆台等“日常好物”。9月9日至12日,上海时尚家居展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。上海市商业学校嘉一工作室携敦煌主题冷珐琅工艺品亮相,展现职业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实践力量,为职业教育赋能非遗传承提供鲜活样本。

一、工艺新解:技术与文化双向赋能,让敦煌美学“落地”日常

冷珐琅工艺突破传统景泰蓝高温烧制”限制,以低温或自然干燥即可成型,为精准还原敦煌壁画色彩创造可能。

本次展出的作品从莫高窟经典元素中汲取灵感,选取第257窟“九色鹿”等题材,将天然矿物原料与环保树脂基底结合,通过掐丝、釉色渐变等技法,把飞天飘带的灵动、藻井纹样的繁复,转化为书签、杯垫、家居挂屏、丝巾、书签、摆台等日常好物。

“传统壁画的浓艳色彩适配空间,现代生活更需要柔和表达。”景莹老师介绍,团队从敦煌壁画的土红、石绿等色系中提炼出“敦煌”色调——如“敦煌蓝”杯垫,既保留文化辨识度,又能自然融入家居场景,让学术化的壁画研究变成可触摸、可互动的文化体验。

二、职教实践:“做中学”,培育冷珐琅工艺的复合型非遗传承者

作为学校“文创设计”专业核心实践项目,嘉一工作室的敦煌冷珐琅创作始终以课程为纽带,构建“基础+进阶+实战”的三阶培养体系。作为学校“文创设计”社团的指导教师,景莹、薛瑞洁秉持“做中学、学中做”的理念,将非遗传承深度融入职业教育课堂。从画样筛选、掐丝技法示范,到市场调研、产品迭代,创意设计专业学生全程参与敦煌主题冷珐琅作品的“创作全链路”。

通过《中外艺术鉴赏与制作》课程,系统学习敦煌文化史、掐丝珐琅工艺起源;

进入《数码绘画》《造型艺术设计》等课程,学生需临摹莫高窟壁画纹样,并完成“传统纹样简化设计”作业——参展作品中“九色鹿”摆件的线条,便源自学生对第257窟壁画的提炼;

通过《文创产品开发实战》《全媒体运营》等课程,组队完成从市场调研、产品设计到工艺落地的全流程,此次参展的“沙海梵音”装饰画,源于148窟的水波纹,是2024级创意设计专业学生的课程成果,经优化后已形成量产产品线。

学生团队还借鉴学校“职业体验日”中“非遗+认知”的经验,制作“沉浸式”工艺科普短视频,用Z世代熟悉的语言传播掐丝技艺。“我们模拟企业项目运作,让擅长纹样考证的学生做‘文化研究员’,擅长沟通的学生当‘展览对接人’,擅长美术的学生负责‘视觉转化’。”景莹老师说,这种模式培养的不仅是“匠人”,更是懂文化、会设计、能经营的复合型非遗人才。

此外,2024年工作室参与“非遗掐丝工艺爱心义卖”,学生设计的敦煌主题冷珐琅胸针、书签等产品,义卖所得全部捐赠公益项目。“从设计到义卖,学生不仅练了技能,更懂了‘非遗的温度’。”景莹说,活动后有学生主动申请加入敦煌纹样研究小组,文化传承的意识在实践中自然生长。

三、多维协同:职教创新与政策赋能双轮驱动非遗传承发展

“职业教育的核心是‘产教融合、知行合一’,而非遗传承恰好需要这样的实践土壤。”上海市商业学校校长在谈及工作室实践时表示,学校始终将“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”作为办学特色之一,从三方面推进非遗与专业建设的深度结合:

一是构建“文化课程+专业课程+实践课程”的三层课程体系,如在《创意设计基础》中加入“敦煌美学模块”,让文化认知贯穿技能培养全程;

二是搭建“工作室+社团+校企合作”的实践平台,除嘉一工作室外,还成立“非遗创新社团”,定期邀请敦煌文化研究者、非遗传承人开展讲座,此次家居展参展也为学生提供了“课堂成果走向市场”的实战机会;

三是依托上海市职业教育创新工作站,支持“敦煌纹样数据库”“冷珐琅工艺标准化”等项目研发,让非遗传承从“经验型”转向“标准化+创新性”。

金南辉副校长进一步强调:《上海建设世界一流“设计之都”的若干意见》提出“弘扬江南文化、海派文化,打造高颜值文创产品”,为工作室的创作指明方向;“上海作为‘设计之都’需要更多懂文化、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。我们希望通过嘉一工作室这样的载体,让创意设计专业学生既能掌握扎实的设计技能,又能扎根传统文化,未来成为‘非遗创新的践行者’。这次敦煌主题冷珐琅作品的受欢迎程度,也证明了‘职教+非遗’这条路走得通、走得好。”

四、未来展望:让非遗从“展陈品”到“日用品”,持续焕发新生

在上海世博展览馆H1馆启幕的「非遗很摩登」主题特展,由摩登上海非遗研究院主办,87家品牌携千年非遗技艺惊艳亮相。上海市商业学校嘉一工作室的创作,从众多参展者中脱颖而出,斩获「商业创新奖」。这不仅是对学生创作成果的高度认可,更是对中国文化创新实践的肯定,同时更是对专业特色教改模式的肯定。

谈及未来,创意设计专业群团队有三大规划:进一步尝试与敦煌研究院开展数字资源合作,开发适合冷珐琅工艺的纹样授权体系;完善从“基础技能”到“项目实战”的课程链条,让更多学生触摸非遗魅力;探索市场化路径,开发适合量产的冷珐琅文创产品线,让非遗从“展陈品”走向“日用品”。

“当敦煌飞天的纹样落在现代家居的窗台,传统文化就有了真正的生命力。”景莹老师的话,道出了职业教育与非遗传承的共通目标——让千年文化在当代青年的创意与实践中,持续焕发新生。

上海禁毒展览馆


上海市禁毒科普教育馆


订阅号

微信服务号

建议使用1024*768分辨率 IE7以上版本浏览器 Copyright:2015 上海市商业学校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:沪ICP备09073695号-3